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古代世界军事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世界军事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孙子兵法的“全胜”思想是什么?
“故善用兵者,屈人之兵而非战也,拔人之城而非攻也,破人之国而非久也,必以全争于天下,故兵不顿,而利可全,此谋攻之法也”。
其核心是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,即不经过直接交战而使敌人完全屈服。全胜战略的内容,包括政治战略和军事战略两个部分。在政治战略上,主张“全国为上”(使敌国完整降服为上策)。实现的方法是“伐谋”(挫败敌人的战略企图)和“伐交”(在外交斗争上战胜敌人)。在军事战略上,主张“全军为上,破军次之;全旅为上,破旅次之;全卒为上,破卒次之;全伍为上,破伍次之。”也就是以谋略使敌军完整地屈服为上策。全胜战略思想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为后世许多军事家所继承和发展,并运用于战争实践。这一战略思想在当今世界,仍具有不可低估的指导意义。
中国古代有哪些防御工程?
1070最著名的莫过于 长城了。长城(Great Wall)又称万里长城,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。最大距离达到1万里。再就是 城墙了,又高又厚的城墙是防守的资本。接着就是 城墙***的护城河,起到了保护城市的缓冲和预警的作用。还有什么 挖战壕,依据天险建立基地等等。
1、拒马,就是一般常见的削尖的木头交叉固定成一长条,用于防止骑兵突击的。
2、鹿砦,用树枝或树木混杂放倒后形成防御工事,可以用于防步兵,也可防骑兵。现代战争也经常用到这种防御工事。
3、铁蒺藜,一种四个尖的铁钉,洒在地面上一定有一个尖向上的,这个是用于防步兵的,可以延缓步兵行进速度。
4、正厢车、偏厢车、刀门。这些都是可以随军队行进的防御车辆,一面有木质高板,上面架有长枪或刀,开有射击孔。刀门用于紧急时堵塞城门或寨门之用。正厢车、偏厢车用于军队临时防御之用,闲时充当运输车辆,紧急时架起高板围成一圈就是一个临时的城墙。
中国古代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?
宋至清前期——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体系化。
从公元960年到1840年,历经宋元明清(前期)四个朝代。这个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,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,地主阶级日益没落,已成为严重阻碍社会前进的腐朽阶级。15至16世纪(明朝中叶)以后,工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,中国社会开始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。1840年,清朝***战争失败后,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,由古代时期进入了近代时期。
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有哪些?
第一,到了商代以后才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,军事思想萌芽。
第二,军事思想逐渐成熟,春秋、战国时期,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,战争频繁,战争规模不断扩大,军事技术不断提高,武器也不断改进,铁质兵器开始出现,攻城的云梯也运用于战场。战争观形成,也出现了战争指导思想,涌现出孙武、孙膑等杰出军事理论专家,各种军事著作纷纷问世《孙子兵法》、《孙膑兵法》及《三十六计》等就是杰出代表。
第三,封建制度上升时期的军事思想,继续发展,我国经历了秦,汉,三国、晋,隋,唐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。进入了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,骑兵成为战争力量的主角,也出现了水师。涌现出大量军事家,刘邦、韩信、诸葛亮、周瑜、曹操等一大批军事天才粉墨登场。军事思想:趋向完善,成熟,比较著名的是诸葛亮的〈隆中对〉即使军事著作,又是政治纲领。
第四,封建社会后期,军事思想体系完善,这一时期,我国经历了宋元明清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的重要时期。火器逐渐普遍使用,战争进入了冷热兵器时代,红衣大炮就是这时候登上历史舞台。岳飞、韩世忠、刘伯温、袁崇焕就是杰出代表。军事思想体系化,并确立了兵书的正统地位。
中国的军事思想萌芽、成型较早但其局限性还是非常明确的。1、由于长期处于封建社会,生产力水平不高,近3000年的军事历史,但始终没有摆脱“冷兵器”。2、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是只图疆域自保,很难图得海外疆域,不具备扩张性。3、主要军事思想只是发展陆权,没有重视自己的海权,到了近代就落后西方好几个身位。4、君主作为最高的军事首领,其军事思想都在君主控制之下,导致近代军事体系形成较晚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世界军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古代世界军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