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华古代的军事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华古代的军事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国古代历史的军事成就?
在世界古代历史上,中国的军事学曾在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。中国很早就出现了金属兵器和战车,建筑了被誉为世界奇迹的古代防御工程体系万里长城;
火 药、指南针的发明和火 器的创制,也在世界军事史上有深远的影响;
此外,中国最早创立了较系统的军事理论,从先秦到清代前期,先后有2000多种兵书问世,并留下一些有价值的军事历史、军事地理著述,编纂了卷帙浩繁的军事类书
中国古代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?
宋至清前期——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体系化。
从公元960年到1840年,历经宋元明清(前期)四个朝代。这个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,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,地主阶级日益没落,已成为严重阻碍社会前进的腐朽阶级。15至16世纪(明朝中叶)以后,工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,中国社会开始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。1840年,清朝***战争失败后,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,由古代时期进入了近代时期。
军事四大学说?
当矛盾无法解决时,战争成为了最后的手段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为了抵抗侵略,为了保卫家园,为了结束社会的危机,为了实现王朝的更替,在血与火中,我们的先人不断总结,从而形成了兵家思想的四大流派。
他们是强调奇和快的“兵形势”,以项羽和霍去病为代表;强调计谋和欺骗的“兵权谋”,以韩信为代表;强调天时地利的“兵阴阳”,以孙膑为代表;强调兵器和练兵的“兵技巧”,以墨子和戚继光为代表
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本质?
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异彩绚烂,在世界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杰出地位,这是战争经验的总结,血染的理论财富,智慧的结晶。
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以仁为本的战争观、“不战则已,战则必胜”的指导原则、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“全胜”战略、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等方面对中国,乃至全世界都有很重大的参考意义。
因此,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在本质上,也是治世的***手段之一。
战略思想是关于战略问题的理性认识,通常表现为战争与国防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。战略思想产生于战争和国防实践,它根据对国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科学技术、地理等诸因素的分析判断,科学预测战争的发生与发展,制定战略方针、战略原则和战略***,筹划战争准备,拟定指导战争实施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。
战略思想是制定国家军事政策的主要依据,是运用军事力量支持和配合国家进行政治、经济、外交斗争的重要保障。
它既指导战时,也指导平时;既指导军事力量的使用,也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;既指导准备与实行战争,赢得战争的胜利,也指导遏制战争,维护和平。战略思想正确与否,决定战争的胜负,事关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。
中国古代的军事实力究竟如何?和欧洲有可比性吗?
看到很多次什么汉朝完爆罗马,甚至还有什么大秦都能爆罗马。。。还有什么西方打仗都是过家家中国动辄十几万的战争,感觉许多中国人过于自大了吧,古代中国的军事实力真的能比得过欧洲???
冷兵器时代人多就是硬指标不服你来。
应该对中国的史书抱有足够的自信,中国的信史传统非常悠久,对于历史也相对忠诚。在唐以后,每一部官史都经过反复打磨,但主要着眼于政治和为尊者讳,说白了,改军事数据这种无聊的事当年还不会有什么人去干,再说,古人也想不到今人会为了几个数字争个面红耳赤。
比方说壬戌援朝里的攻克平壤,作为李如松的成名战,史书老老实实的记载了战绩:只找到人头1600颗。数字精确到个位,根本不管你日本那边怎么说,反正我们只签收这么多。
但是如果看战斗人数,史书上的数字真的得去掉至少一半。一方面,打仗要给个号称多少多少万是我国的优良传统,但这其实不是重点;关键是,另一方面,史书给的数字往往加入了民夫、步卒,也就是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的总和。
而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,交通不便,导致后勤部队往往极其庞大。连小孩子都知道,背粮食的自己就吃粮食,且绝对不会背着粮食饿死,可越是远征,吃得越多,而每个人背的数额却是一定的。
比方说西汉和匈奴的决战,在元狩四年60万士卒出关,其实50万都是运粮部队,只有十万骑兵由两位将军分别指挥作战;而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作战,隋炀帝征高句丽,110万人,作战部队充其量40万。
不仅仅是咱们,丰臣秀吉远征朝鲜,也是拉了几十万后勤。所以请记住下面这个公式:
人数=作战部队+后勤部队(民工&伙夫)+号称
100万人的成建制作战绝对不真,中古时期中国人口也就5000万左右。即使是现在,千万人口级的国家养活100万的军队都是笑话,有一个实例就在我们旁边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华古代的军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华古代的军事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